泉州科特派行动周报(惠安县)
来源 :泉州市科技局 时间:2024-01-09 09:38 浏览量:

鲍鱼养殖技术指导  助力企业创丰收

  科技特派员:刘萌

  服务内容:2023年12月9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科技特派员刘萌,前往惠安瑞丰鲍鱼养殖场,围绕秋冬季节鲍鱼养殖提供技术服务,并就近期鲍鱼相关工作成果及下一步工作方向进行沟通交流。

  服务期间,刘萌通过对鲍鱼养殖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检测,为养殖场鲍鱼高质量繁育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利用养殖场的成品鲍鱼,研发了冻状鲍鱼系列制品,后续将与企业进一步探讨商品化的可能性。

  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后,瑞丰鲍鱼养殖场有针对性地调整鲍鱼生产方案,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第四季度利润同比增长,并且有望实现企业年利润提高10%以上的目标。



盐碱绿肥  养土富农

  科技特派员:黄毅斌

  服务内容:2023年12月23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科技特派员黄毅斌,前往惠安县赖厝培忠水果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推进滨海盐碱地适生绿肥筛选,扩大盐碱适生绿肥示范面积。

  服务期间,黄毅斌深入园区筛选盐碱地适生绿肥新品种。与基地负责人商讨冬季绿肥新品种筛选试验,并设计田间试验牌,选择光叶苕子、箭筈豌豆、黄花羽扇豆、绛三叶、紫花苜蓿等23个绿肥品种,分区编号比较各绿肥品种在盐碱地的长势。从当前长势看,以箭筈豌豆、光叶苕子、紫花苜蓿、虞美人、肥田萝卜等生长较好。


  服务企业以来,黄毅斌还帮助企业扩大适生绿肥在园区的示范。通过多年的示范推广,认为在干旱的滨海盐碱地,生长较好的有紫花苜蓿、苕子、箭筈豌豆、肥田萝卜、穗序木蓝、田菁等绿肥品种。苕子、田菁、穗序木蓝在滨海园区自然繁育生长。每年在该基地收集一定量的苕子和田菁种子,跟踪绿肥种子质量,并将穗序木蓝扦插苗推广到省内果茶园。在园区收集红毛草等适生草种种子,探讨作为盐碱地绿肥新品种的可行性。


智慧大棚  紫苏炼茶  

  科技特派员:王宝贝

  服务内容:2023年12月20日,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科技特派员王宝贝,前往惠安县泉州惠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推广大棚果蔬高效种植,开发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品。

  服务企业以来,王宝贝带领团队帮助惠民公司开发紫苏叶茶产品,实现产品多样化。鲜叶紫苏运输成本较高,市场容量有限。团队借助泉州当地制茶产业的优势,结合紫苏的营养功效,将紫苏叶融入乌龙茶和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对紫苏叶进行精深加工,制备紫苏乌龙茶、

  紫苏红茶。并对其营养成分及其功效进行分析评价,发现经过加工紫苏乌龙茶、紫苏红茶的多酚含量比紫苏干叶更高,并且其茶汤香气更宜人。在此基础上,将制备的紫苏乌龙茶、紫苏红茶其他药食同源的原料复配,开发紫苏叶系列茶产品。


  服务期间,王宝贝还带领团队推广物理防虫、绿色种植、智慧大棚,提高大棚果蔬种植效益。采用物联网系统与温室种植技术相结合搭建智能大棚,智能调控特菜生产的生长环境。根据作物需求调控大棚温度、湿度和照明时间,实现一年四季可随种随采,产量均衡,确保高品质种植。并在特菜标准化生产车间进行包装、加工,通过冷链保鲜库进行运输,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不仅降低企业的种植成本,还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同时,坚持采用现代物理防控、生物有机肥绿色种植,提高产品品质。



牡蛎养殖  活性提升

  科技特派员:许婉芳

  服务内容:2023年12月29日,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科技特派员许婉芳,前往惠安县福建省金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开发牡蛎高附加值营养成分相关产品和实验室研发样品。


  服务企业以来,许婉芳帮助企业建立养殖牡蛎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机制。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微生物的方法,将三倍体牡蛎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扩大培养。对各种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其菌落形态及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判别微生物的革兰氏特性、提取基因组DNA对细菌的16SrRNA和gyrB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分析,同时进行生理生化分析代谢产物和药敏试验检测其抗性,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为预防后期牡蛎养殖中可能出现的微生物感染提供可快速检测及抑菌治病的方法,以及采取措施解决相关的微生物感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用安全性。

  服务期间,许婉芳还与企业共同研发“牡蛎活性物质的开发”项目。牡蛎的牛磺酸和活性肽在生物体中含量比较低, 分离纯化得率不高,传统方式难以实现大规模化生产。项目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三倍体牡蛎活性物质的生产体系,及对三倍体牡蛎的精深加工,为实现工厂化大规模化生产建立基础,实现牡蛎资源的优化及高值化利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